现在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法学开题报告

法学开题报告

阅读: 工作报告 我要投稿

法学开题报告6ID非凡网

  法学开题报告(一)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选题意义: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我国最近几年特大灾害性事故频发,如北京市密云县踩人事件、大头婴儿事件、苏丹红事件、深圳“舞王”事件、山西溃坝事件等等。这些灾害事故的发生与某些监督管理者疏于或懈怠监督管理的义务是分不开的,如果监督人员能够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绝大部分是可以避免的。在市场经济深化发展过程中,政府职能部门对社会责任的冷漠、对职责的懈怠,甚至官商勾结,疏于防范与监督,不履行监管职责,导致责任事故频发。政府如何更好地履行监管职责,减少对人身及财产的危害,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对于疏于职守、懈怠职责、工作中不谨慎、不履行、提供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危害社会后果的行为,现代社会提倡以法律的手段——刑罚来解决公职人员的过失行为,追究监督者、管理者的刑事责任,达到有效地预防、减少类似事故发生的目的。但是,在实践中仍有相当一些责任事故难以处理,最后不得不以行政手段解决,导致肇事者逍遥法外,进而难以遏制责任事故的重复发生。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对行政领导责任的归责依据不明确,在引进监督过失理论时大多照搬已有的思想,而不是结合本国刑法的定罪标准——犯罪构成来对行政领导的有罪与否进行认定,以致于监督过失理论的应用性不强。本文正是针对这一问题,试图从一起责任事故案例引出深化监督过失理论的必要性,继而分析行政领导责任的内涵和本质,再结合犯罪构成来分析对行政领导的非难性,以期使“行政领导责任的理论依据为什么是监督过失”这一问题更明朗化和具有实用性。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国内外研究情况: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自2002—2003年的SARS事件以来,公共责任(类似的表述有行政责任、官员问责、领导责任、政治责任、法律责任)等概念进入了人们的眼界,社会进入了一个承诺“责任”的时代,行政领导责任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那么追究行政领导责任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对于这一问题可以从不同学者对行政领导责任的分类探知。其中典型的有以下几种:据张成福的理解,可以把行政领导责任分为道德责任、政治责任、行政责任、政府诉讼责任、政府侵权赔偿责任。根据对行政领导责任的分类,相应地,张成福认为对行政领导的非难性源于行政领导不遵守道德规范,决策失误或行为有损国家和人民利益,不遵守法定的权限、越权行事,政府和平民的契约性平等关系,政府仅是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法人因为须承担赔偿责任。胡建淼、郑春燕认为,行政领导的责任来源于行政领导的职责,若行政领导未履行或未妥善履行行政领导职责,且这种未履行或未妥善履行的行为属于其主观意志能力范围内,就要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美国学者特里·L.库珀(TerryL.Cooper)对行政责任做了深入的研究,从行政伦理学的视角出发,认为行政领导责任包括客观责任和主观责任,客观责任源于法律、组织机构、社会对行政人员的角色期待,与外部强加的可能事物相关;主观责任则根植于自己对忠诚、良知、认同的信仰。即库珀认为对行政领导责任的追究主观上是他们的内心对于忠诚、责任感的价值判断,源于个人内在的道德操守和对真善美的行政行为的追求;客观上是他们作为行政领导这个角色所被寄于应有的职责以及其他外部的可能相关事物。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反思目前关于行政领导责任的研究文献,主要是从政府的角度来进行的,缺乏从个体的角度来研究行政领导责任;多是从正面论述领导责任的重要性,缺乏从否定性惩罚的角度来谈;主要从行政学的角度来研究具体责任追究,缺乏从法学的角度来研究行政领导责任。本文正是针对这一问题,试图从分析行政领导责任的内涵、本质和分类开始,再针对现实中对行政领导的法律责任追究体系不完善再从法学角度结合我国现行刑法的定罪标准——犯罪构成来分析监督过失理论,以期使“行政领导法律责任的理论依据为什么是监督过失”这一问题更明朗化。因为在分析过程中结合了现行刑法的定罪标准,因此本文的研究也对行政领导责任的追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法学论文研究内容: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一、引言:由案例(“躲猫猫”事件)--引出问题:现实中对行政领导的监督过失刑事责任追究为什么不力?行政领导责任包括哪些?追究行政领导责任的依据是什么?适用范围如何?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二、行政领导责任概述。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1、行政领导责任概念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2、行政领导责任的分类:政治责任和法律责任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三、分析追究行政领导刑事责任的理论依据--监督过失理论(从监督过失的构成分析)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1、监督过失的实践和理论来源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2、行政领导监督过失的构成要件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1)监督过失的客体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2)监督过失的客观方面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3)监督过失的主体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4)监督过失的主观方面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四、行政领导监督过失刑事责任追究的限度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1)有限适用信赖原则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2)考虑不可抗拒因素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3)分清责任主体(编辑:)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法学论文研究方法、手段及步骤: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实例分析法、学科交叉法和文献研究法。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1、文中先运用实例分析法引出案例进行分析继而引发对论题的思考;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2、结合行政学和法学分析行政领导责任的内涵及其分类;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3、最后运用文献研究法分析监督过失的犯罪构成;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4、提出在追究行政领导的监督过失刑事责任时的限度问题。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参考文献: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1.新浪网页。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2.[美]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M].丁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3.《汉语大词典》,第91页,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2年版。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4.张文显《法学基本范畴研究》[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法学论文研究方法、手段及步骤: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实例分析法、提供学科交叉法和文献研究法。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1、文中先运用实例分析法引出案例进行分析继而引发对论题的思考;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2、结合行政学和法学分析行政领导责任的内涵及其分类;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3、最后运用文献研究法分析监督过失的犯罪构成;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4、提出在追究行政领导的监督过失刑事责任时的限度问题。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参考文献: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1.新浪网页。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2.[美]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M].丁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3.《汉语大词典》,第91页,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2年版。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4.张文显《法学基本范畴研究》[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法学开题报告(二)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题目: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论人大对法院的个案监督问题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专业:法学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学习中心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xxxxxx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姓名:学号:指导教师: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年月日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论人大对法院的个案监督问题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一、文献综述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人大对司法机关具体案件实施监督,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发展起来的一项监督工作。它最初是由一些地方人大常委会在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工作中逐步发展而来的。最早对个案监督进行地方立法的是辽宁省,以后,各地方人大相继制定了类似的地方性法规或规范性文件。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上都有了关于个案监督方面的地方性法规,甚至在市县一级人大常委会也制定有个案监督方面的规定。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人大对法院进行个案监督,是人大行使监督权的一种合法正当方式,还是对司法制度的一种干涉破坏,数年来学术界和实务界一直存在不同意见。目前,在关于个案监督活动和个案监督立法的合法性争论中,主要存在支持和反对两大类观点。支持方认为个案监督有充分的宪法和法律依据,不妨碍司法机关独立司法权的行使,完全具有合法性。因此建议通过专门立法,明确其地位,规范其实践。另一类反对方的观点认为个案监督破坏了法院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而且将在事实上和不同程度上分享司法权,不具备充分的合法性。也有一些学者从折中的角度看待人大的个案监督虽然并不赞赏这类做法,但仍认为这是应对当前司法过程中各种问题的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因此不能简单地否定,当务之急是要规范人大个案监督的程序。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公平正义是司法最终的追求目标,如何保证司法公正的实现,是司法制度设置的目的。对此,各国的司法制度不尽相同。笔者认为,在我国,人大作为立法机关对法院行使监督权是有宪法依据和现实必要的,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然而,人大采取对法院个案监督这种方式来行使监督权利大于弊,稍有不慎可能会沦为对司法的干涉,不宜过分推广。同时,应当对人大的监督进行立法,从监督的主体、程序、对象和范围等进行规范。因此,笔者以《论人大对法院的个案监督》为题,从人大监督权的性质、人大对法院个案监督的现状和争议、个案监督的利弊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就如何规范人大监督制度提出了建议,以期有助于司法制度和宪政体制的完善。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一)国内研究现状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个案监督的性质界定,人大监督与司法独立的关系以及个案监督存在空间的发展趋向,已经成为当前宪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综合近期我国有关的研究文献来看,主要存在以下观点: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尹杰在《关于人大个案监督权的思考》中认为,近些年来,司法改革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对于目前严重的司法腐败现象,人们深恶痛绝,但是如何解决这一痢疾却又是个难题。作者认为,司法独立是司法公正的首要要求,也是当前司法改革的核心。目前的这种个案监督,显然不利于司法独立的实现。恰恰相反,它对司法独立有百害而无一利。另外,人大的个案监督制度使司法成为立法的附庸,个案监督对破坏了司法权威。因此,个案监督与现代社会的法院是行使司法审判权的唯一有权机关的制度是相违背的,不符合现代法治社会的要求。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在李永红、于晓青的《论人大对司法机关进行个案监督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一文中,对地方人大能否对同级司法机关进行个案监督,作了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分析。作者认为,这种监督是宏观的即对司法机关的工作只作事后的总体监督,而不宜作微观的个案监督,否则,司法独立将受损害,对法治化进程不利。事实上,只要从中国当今社会的现实出发,就会发现,在行政权强大、司法权薄弱以及政与法不分、司法不能自治的特殊历史条件下,人大对司法的监督非但无损司法独立,反而有助于司法与法外因素的抗衡进而有利于司法公正的实现,个案监督作为人大监督司法的一个形式,非但必要而且可行。尽管从制度上看,完善司法制度才是实现司法公正的根本选择,但是,在目前情况下人大的个案监督可视为一种临时的权宜之计。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蔡定剑在《人民代表大会个案监督的现状及其改革》中对个案监督持折中的观点,作者认为,在当前情况下,还应承认人大个案监督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人大进行个案监督不能说完全没有法律上的根据和实践的必要性。人大对个案监督对保护公民权益,维护司法公正和惩治司法腐败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各地人大的个案监督存在不少问题,由于各种不规范的表现,而导致了监督的正确性和公正性受到怀疑。另外,个案监督对法院的审判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作者认为,应当对人大个案监督进行规范性和制度性改革,提出监督的严格标准,极大限度地减少它对司法审判的干扰和对司法权威的影响。为此需要解决一些理论、观念和制度性问题。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王贵松在《法院:国家的还是地方的?》一文中指出,界定法院的宪法地位,是明确地方人大与法院监督关系的前提。作者的观点是,设在地方的法院也是国家的审判机关,应是代表国家维护法制统一的机关,而不应是臣属于地方的审判机关。法院应该能独立行使审判权,从宪法上来说也是需要接受人大监督的。但地方人大对法院的监督应该是有限度的,应该顾及法院的这种国家属性。人大对法院的监督是一种受宪法委托的监督,是代替国家监督设在其治下的法院。这种监督的性质应该主要是法律监督,是事后监督,而且应该具有一种谦抑性,。为此人大虽然有权监督法院,但是它并不能取代法院或者说代替法院进行审判。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王利明在《论权力机关对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监督》一文中,结合了我国现行立法和实践,探讨了权力机关与法院的相互关系,认为两者之间是一种立法者与执法者、组织者与被组织者、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关系。文章重点讨论了权力机关是否可以实行个案监督的问题,作者认为,权力机关对法院实行个案监督有可能使权力机关成为具体处理案件的机构,不符合权力机关的地位,而且有可能会妨碍法院的独立审判。作者最后对如何保障权力机关对司法机关的监督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权力机关的监督权必须集体行使,且这种监督主要是事后的监督,只是对法院工作的一般的监督,权力机关不能对法院的裁判予以更正或宣告无效。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以上研究成果指明了人大监督制度的重要性,并对人大个案监督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赞成或反对的观点和理由,由于目前实务界和理论界对此具有较大分歧,个案监督利大还是弊大,仍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这也是本论文要分析的重点问题。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二)国外研究现状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国外研究现状部分,根据论文选题的不同,可有,可无。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二、论文提纲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引言:谈及个案监督的发展沿革和现状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一、权力机关对司法机关监督的法律分析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一)法院的宪法地位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二)人大对法院监督的性质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二、人大对法院的个案监督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一)个案监督的定义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二)个案监督的沿革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三、人大对法院个案监督的现实操作和存在的争议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一)人大对法院个案监督的现行规定和具体操作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二)人大对法院个案监督的争议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四、人大对法院个案监督的弊端和理由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一)人大对法院个案监督实践运用中存在的问题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二)人大对法院的个案监督法理合理性问题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三)人大对法院的个案监督规范依据合法性问题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五、完善我国人大监督制度的法律思考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一)对个案监督应当注意几个问题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二)立法建议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三、参考文献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1、王磊:《宪法的司法化》,法律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2、蔡定剑:《监督与司法公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2月,第1版;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3、宋冰主编:《程序、正义与现代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4、贺卫方:《司法理念与与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5、王利明:《司法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6、龙宗智:《论人大对法院的个案监督》,法律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7、谢鹏程:《人大的个案监督权如何定位》,《法学》1999年,第3期;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8、李晓斌:《对“人大”质询法院的质疑》,《法学》1999年,第5期;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9、包万超:《完善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另一种思路》,《法学》1998年,第4期;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10、王磊:《试论我国的宪法解释机构》,《中国法学》1999年,第5期;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11、于晓青、李永红:《论人大对司法机关进行个案监督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法学》1999年,第1期。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12、董皞:《法律冲突与法官的权力――李慧娟事件回放与评论》,《法制日报》2003年11月20日。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13、王利明:《论权力机关对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监督》,《中国民商法律网》。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14、尹杰:《关于人大个案监督权的思考》,《东方法眼网》。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法学开题报告(三)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一、 综合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一)国内外研究动态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1.国外刑法理论界对“共同过失犯罪是否成立”得出了肯定与否定两种结论,同时,亦有学者主张限定的肯定说。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1)肯定说认为犯罪是行为人主观恶性的表现,而共同犯罪的“共同”正是共同恶性的体现,而共同犯罪的行为不过是实现共同犯罪人主观恶性的东西。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2)否定说主张,共同犯罪是两个以上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共同参与实施一个犯罪。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3)限定的肯定说则认为,一般不成立共同过失犯罪,但当各共同行为人负有法律规定的共同注意义务并共同违反了该义务时,就应当肯定过失的共同正犯。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诚然,德、日、前苏联刑法学者主张共同过失犯罪论的日趋增多,但在德、日、俄等国占通说地位的还是共同过失犯罪的否定说。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2.国内理论层面, 我国学者从刑法的规定出发大都对共同过失犯罪持否定态度,认为,“法律之所以规定共同犯罪,是因为各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故意的范围内互相利用各人的行为而共同实行犯罪。”亦有学者从立法与司法实践的实际需要出发,对共同过失犯罪持肯定态度。我国刑法已经承认了共同过失犯罪这一概念,刑法第25条第2款关于“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规定就是一个证明。只不过,我国刑法对共同过失犯罪人不以传统的共同犯罪论处罢了。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二)选题的依据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1.在我国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我国倡导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我国的共同犯罪理论体系并不完善,所以要把共同过失犯罪引入我国法律。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2.我国有些学者从刑法的规定出发大都对共同过失犯罪持否定态度;亦有学者从立法与司法实践的实际需要出发,对共同过失犯罪持肯定态度。是否应该认定共同过失犯罪在学术上有很大争议。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3.有相当部分案件(共同实施过失行为,但不能证明死亡结果由谁的行为造成,如脚手架上扔圆木案)只有在共同过失犯罪的理论下才能得到妥善的判决;同时,肯定共同过失犯罪,追究其共同过失犯罪的责任,这对于遏制过失犯罪是相当有利的。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三)选题的意义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1.当前我国提倡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刑事犯罪的种类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有的刑法理论已经不能满足定罪量刑的需要。因此,研究共同过失犯罪有深远的政治意义。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2.从立法方面讲,我国的立法否认了共同过失犯罪,使得实际生活中许多的犯罪得不到应有的惩罚,这不利于我国法律体系的建立。研究共同过失犯罪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3.从司法层面讲,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对共同过失犯罪的不同罪犯的量刑常常大相径庭,这与我国的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是相违背的。对共同过失犯罪的研究可以为司法实践提供相应的指导。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研究的基本内容: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一)共同过失犯罪的概述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1.共同过失犯罪的概念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2.共同过失犯罪的理论依据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3.共同过失犯罪的意义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二)共同过失犯罪的构成要件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1.主体要件:二人以上,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2.主观要件:违反共同注意义务的共同过失。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1)共同注意义务的来源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2)共同注意义务的内容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3)共同注意能力的判断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3.客体要件: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4.客观要件:数个行为人实施了违反共同注意义务的共同行为,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三)共同过失犯罪的刑事责任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1.共同过失犯罪的处罚原则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2.共同过失犯罪刑罚的具体裁量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本文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中外刑法理论界长期争论不休的共同过失犯罪问题,对于共同过失行为能否成立共同犯罪则是该问题的核心所在,因为其是否构成共同犯罪,也就确定了我国应怎样对共同过失犯罪定罪量刑的问题,使这一理论更好的为我国刑法服务。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一)步骤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1.确定选题方向。共同过失犯罪对于丰富和完善我国的刑法体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2.大量查找搜集资料。充分利用周围的资源,对图书馆相关书籍和网上相关文章进行大量阅读和收集,丰富自己在这个问题方面的知识。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3.研究分析资料。通过对资料的阅读,了解共同过失犯罪的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对这一问题的逐步有了自己观点和想法。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4.列出论文 提纲。罗列出自己要写的基本内容和提纲。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5.完成论文。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二)方法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1.比较法:外国学者对于共同过失犯罪的理论比较。结合我国国情与外国相关理论进行比较。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2.从理论到实际的结合:在充分了解国内外对于共同过失犯罪的研究现状后,再结合我国国情进行实际运用。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三)措施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1.阅读了大量关于共同过失犯罪方面的著作,如李光灿、马克昌、罗平:《论共同犯罪》,赵秉志主编:《犯罪总论问题探索》。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2.上网查看和阅读了很多关于共同过失犯罪方面学术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等。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3.收集了不少关于共同过失犯罪的案例,如央视大火案、共同射击致人死亡案、脚手架上扔圆木案等。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四、研究工作进度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2010.10--- 2010.12 确定选题方向、决定论文题目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2010.12--- 2011.3 收集论文的相关资料、提炼观点、确定论文大纲 2011.3 --- 2011.5 拟好论文提纲 、举行开题报告 、准备论文初稿 2011.5 --- 2011.6 修改论文定稿、进行论文答辩。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五、主要参考文献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1]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修订本 第3版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版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2]李光灿、马克昌、罗平:《论共同犯罪》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版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3]张明楷:《外国刑法纲要》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版(责任编辑:1041)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4]赵采志主编:《中国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第一卷 法律出版社2004年9月版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5] 张明楷:《共同过失与共同犯罪》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3月第2期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6]杨妮妮 马诗雨:《浅析过失共同犯罪》法制与社会 2010年8月(中)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7]刘俊:《浅议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4期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8] 罗云:《浅论过失共同犯罪》南昌高专学报2002年第4期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9]赵秉志主编:《犯罪总论问题探索》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10]李风梅:《共同犯罪若干问题研究》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3期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11]童德华:《共同犯罪初论》法律科学2002年第2期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12]马琳:《论共同过失犯罪》山西师大学报(社科版)2003年3月第30卷第3期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13]舒洪水:仪共同过失犯罪的概念及特征》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14]张明楷:《共同过失与共同犯罪》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3月第2期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15]张明楷:《外国刑法纲要》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16]郑鹤瑜:《过失共同正犯若干问题研究》河北法学 2007年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17]赵秉志主编:《犯罪总论问题探索》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18]童德华:《共同犯罪初论》法律科学2002年第2期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19] (日)阿部纯二:《刑法墓本讲座》第四卷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6ID非凡网
  6ID非凡网
  [20]罗结珍译(法)卡斯乐。斯特法尼:《法国刑法总论精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