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大班美术教案五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美术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1、学习在一定范围内大胆地进行作画,并正确使用剪刀,制作简单的灯笼。
2、喜欢参与手工活动,初步体验制作灯笼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师自制的小灯笼。
2.蜡光纸、剪刀、笔、彩线、胶水、纸杯、饮料瓶、抹布等。
【活动过程】
导入:孩子们你们知道正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元宵节)在这个节日里你们吃过什么?(汤圆)玩过什么?(灯笼、烟花)
1、教师出示自制的灯笼 提问:你们觉的这几个灯笼漂亮么?(好漂亮)和你们元宵节买的灯笼有什么区别?(我们买的灯笼是用电池,还带音乐,这个是用蜡烛的;图案也不一样颜色也不一样)你能看出这几个灯笼用什么材料制作的?(纸杯、饮料瓶、彩纸)那你们知道什么时候人们会挂上灯笼?(国庆节,元宵节各种喜庆的节日)
2、观察操作材料,了解制作灯笼的方法
(1)观察材料,了解其用途
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各种材料,现在你可以和你的好朋友商量一下用什么材料也制作一个漂亮的灯笼呢?(幼儿互相讨论制作灯笼所需的'材料)
(2)教师讲解示范制作灯笼的方法
先选定材料——用铅笔画图案再用剪刀剪下——在材料的对称边穿上毛线——毛线上绑上小木棍——最后把蜡烛固定在灯笼中间。 (3)教师交代要求,幼儿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个别能力差的幼儿。
3、展示作品
手提灯笼,相互欣赏、相互交流。
【活动延伸】
开展《正月十五打灯笼》的民间游戏。
【活动反思】
新《纲要》中指出:活动要来源与幼儿的生活,开展幼儿感兴趣的事情。这不孩子们对今天的活动表现得非常好,尤其是在讨论选用材料时他们的奇思妙想让我震惊。还有在制作过程中他们敢于尝试利用自己
的方法及材料进行制作,极大的发挥了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还有在作品展示时,孩子们大胆的讲述自己的灯笼。在这自然的环境中为孩子们营造愿意表达的氛围,使他们轻松的表达自己的心声。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大班美术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让孩子认识钢琴的形体,并需要孩子学会仔细观察。
训练幼儿眼手的准确性,协调性,以及空间方位的知觉性。
学会正方形向中心反复折叠的方法。
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会帮助别人。
初步懂得自己长大了,遇事能够试着面对。
教学重点、难点
会按照老师所示范的步骤,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折叠。
活动准备
玩具钢琴,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范玩具钢琴,激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们想不想有一架自己的钢琴?
那我们就自己来折一架钢琴吧!
二教师讲解示范
1引导幼儿说说钢琴是用什么形状的纸折成的。
2教师用一张纸像变魔术似的折出一架钢琴。让孩子们兴趣更浓。
3让孩子们学会观察折纸步骤图,并学会理解。
————表示要折的线。-------------表示中心线,即要对折的地方。
←表示方向。
4再接着教师根据步骤进行示范。
孩子们在老师的示范下折起了一架架钢琴。
5教师帮助能力弱的幼儿,重点知道方向。
6及时表扬折好钢琴的幼儿。
7还鼓励先折好钢琴的孩子去帮助还没有折好的孩子,或需要帮助的孩子。
三作品展示
1请幼儿将折好的作品放在桌子上,看看折得像不像。
2看谁折的线条最平整。
教学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用步骤图折纸比以前的示范法折纸孩子的问题要少了很多,这样的方法应该要容易明白些吧。孩子们的表情告诉我,我选的题材贴近他们的兴趣点,他们很是喜欢。
活动中我采用教师示范、幼儿跟学的教学模式。给孩子的探索带来了一定的限制。《纲要》中指出,能力本身就是一种终身受益的品质,最根本的能力则是自我学习的能力。在这个环节中我应考虑到大班孩子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应该先引导幼儿看步骤示意图大胆折出钢琴,这样其效果定会远远胜于模仿来的技巧。
反复折叠是折钢琴的重难点,我通过示范、相互交流,个别辅导但成功的作品没有意想的多。
活动后留给我的思考很多:
1、如何让幼儿在折纸时把握好线条的平整。
2、教师的引导语能让能力弱的幼儿听起来简便、易懂。
3、如何让幼儿掌握反复折叠及朝不同的方向去折纸这一技巧。这些都是我探讨的问题。
活动设计背景
我发现我班的许多的孩子在玩耍的时候,就拿着纸在折。他们喜欢折纸
折纸是典型的寓教于乐的益智活动。再加上用的材料也简单,农村的孩子都能够找得到。
大班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教给幼儿刮画的基本技能,并学习用刮画的形式来反映环保内容。
2、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教育幼儿要保护环境。
3、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教学准备:
1、图片一张、(愁眉苦脸的垃圾房)磁带、录音机。
2、每人一张涂好色的底板纸一张。
3、刮画工具人手一套(圆珠笔与削尖的塑料管各一根)。
教学过程:
一、通过故事《垃圾房的苦恼》引出课题。
1、老师作高兴状,提问:小朋友,你们看看,老师的脸上是什么表情?(高兴)今天,老师很高兴,因为有这么多客人到我们幼儿园来作客,小朋友,你们一定也很高兴,个个脸上都笑咪咪的,可是,你们瞧,它的脸上是什么表情?
2、老师出示图片(图片上是愁眉苦脸的垃圾箱)提问:
(1)这是谁呀?它的脸上是什么表情?(不高兴、烦恼)
(2)垃圾房为什么不高兴呢?它有什么烦恼?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看。
3、放故事磁带《垃圾房的烦恼》。
4、听完故事后提问:小朋友,垃圾房有什么烦恼呀?(幼儿讲述)
5、师:垃圾房有这么多的烦恼,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帮助它吗?
二、提出刮画要求,幼儿操作。
1、提出刮画
师:现在的环境问题有许多,除了垃圾房以外,还有水呀,空气呀,树木,动物,它们也都有同样的烦恼,就是有些人不懂得爱护它们,不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 性,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它们好不好?今天,就请小朋友用刮画的方法把你想出来的方法,想告诉大家的话画出来,用你们的画告诉大家要保护环境,爱护我们 的`家园。
2、提出刮画要求: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好了一张刮画底板和刮画工具,你们就可以用这些东西画出美丽的刮画,内容有许多,一切与环保有关的内容都可以画。
三、幼儿作画,老师巡回指导(放轻松音乐)。
要求幼儿能运用粗细线条等手段刮出生动的物体形象。
四、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内容。
师:现在,小朋友的刮画基本上都完成了,那么,请你说说看,你的画要告诉大家什么?(请若干幼儿讲述)
五、老师小结。
师:今天,小朋友画了这么多好看的画,有的是告诉大家不要乱扔垃圾,有的是教育大家保护花草树木,有的是告诉大家空气污染、水污染的危害,有的是告诉 大家人类和动物要做好朋友,这些画都很好看。老师相信,那些不知道保护环境的人看了小朋友的这些画,一定会非常难为情,会改正自己的错误的。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把这些刮画贴到外面去,告诉大家要保护环境,爱护我们的家园(带领幼儿走出活动室)。
大班美术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生活中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大人对孩子百般呵护、关怀备至,而孩子却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只知道索取,却不懂得回报。针对这一现象,我设计了“我给妈妈设计包”这一活动,旨在培养孩子爱妈妈的情感,并使孩子在设计和介绍作品的过程中,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参与设计:介绍作品的积极性,培养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2.培养幼儿创造性地设计不同功能的包的能力。
3.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包的样式、功能,教幼儿用简单的图案进行装饰。
活动准备
1.提前引导幼儿回家观察、了解妈妈的包。
2.准备各种包的图片让幼儿欣赏。
3.歌曲磁带、彩笔、爱心卡画纸、剪贴材料、奖品用小星星。
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唤起情感
1.放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师幼拍手表演唱。
2.师:对,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是我们生活中最亲最近的人,!从我们出生的'第一天起,就在妈妈温柔的爱抚中一天天长大在妈妈赞赏的目光中一点点进步,一直长成了今天这么聪明漂亮、人见人爱的小宝宝。妈妈爱我,我也爱妈妈,你知道妈妈平时上班、出门旅行、上街买东西时最离不开的好朋友
(从幼儿最熟悉的歌曲导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图片欣赏:妈妈的包真漂亮
1.提问:小朋友的妈妈都有包吗?谁能说说妈妈的包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用呢?
幼儿回答。鼓励观察认真、表达清楚的小朋友。
2.教师结合实物包小结。
(这一环节既是教师对幼儿活动的小结,又是对幼儿所了解信息的补充,让孩子对包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图片欣赏。
师:老师这里还有许多包的照片,小朋友想不想看一看?
多媒体展示各种包的照片,引导幼儿认真观察,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学活动要“既贴进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在这里,我通过让孩子调查了解妈妈的包,调动起幼儿的生活经验.又通过图片欣赏,让幼儿既了解了各种不同功能、样式的包,又开阔了视野,也为下一环节的自主设计激发了动机。)
过渡:看了这么多美丽的包,你是不是也想设计一个送给自己的妈妈呢?今天我们就来给妈妈设计包,送给妈妈做礼物,也把自己的爱心送给妈妈,好不好?
三、自主设计:我能行
师:老师要求今天给妈妈设计的包不但要漂亮,还要有神奇的本领,小朋友能不能做到呢?
1.发放爱心卡画纸、彩笔等作画材料。
2.放音乐《歌声与微笑》,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幼儿自由设计、作画。
3.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设计多功能包,并用简单的图案把:包。打扮得漂亮一些。
4.对能力较弱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发放剪贴材料,请幼儿自选图案,粘贴装饰。
(“关注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为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指导是最恰当的方式。)
四、作品展示:我真棒
师:谁能说一说你给妈妈设计的包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神奇的本领?
1.比一比,谁是设计之星。
①幼儿相互交流、介绍自己设计的包。
②指名向全班介绍。鼓励幼儿把自己的设计表达清楚,对图案美观、整洁的幼儿发放设计之星,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2师幼共同活动。
①放音乐《我爱好妈妈》,师幼在音乐声中用作品布置墙面。
②幼儿自由活动,一起欣赏自己的作品。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让孩子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全班小朋友中展示,是一件非常兴奋的事。这一环节既达到了整个活动过程的高潮,又升华了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大班美术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通过观察比较,在操作活动中认识球体的主要特征。
2. 在活动中让幼儿自己说出、找出与球体相似的物体。
3. 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
4.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 布置自选商场场景。(如:皮球、乒乓球、苹果等)
2. 人手一套小筐。
3. 泥土、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 请幼儿进入自选商场先购商品,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我们到自选商场去选商品,你们高不高兴?在选商品的时候有一个要求,请你们把凡是可以滚动的东西都放到自己的'小筐里面。
二、 幼儿第一次尝试
1. 找出能滚动的物体。 师:现在我来看看,你们选了些什么商品,这些所有会滚动的东西又有什么不同呢?小朋友去试一试、滚一滚、想一想。
2. 请幼儿在玩中观察、比较这些能滚动的物体有什么不同。
3. 请幼儿上前玩一玩、讲一讲,并指出哪些能向不同方向滚动。
三、 幼儿第二次尝试
1. 观察比较,认识球体。 师:(出示皮球与纸片)请幼儿试着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2. 教师小结:皮球、乒乓球都是球体。
四、 巩固对球体的认识
1. 请幼儿在周围找出与球体相似的物体。 师:小朋友已经知道了什么叫球体,现在就请你到边上去把与球体相似的东西找出来。
2. 让幼儿说出日常筇一活中与球体相似的物体。
五、 结束活动 在复习巩固对球体认识的基础上,让幼儿做出与球体相似的物品。
师:电话铃响,教师接(经理需要球体的商品),小朋友愿意加工球体的产品吗?在加工之前 先要知道怎样的做球体,(教师边说边示范)先把和好的泥土或橡皮泥搓圆,做好后还可以试着滚一滚,是不是能朝任何方向滚动,小朋友会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