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美术教案合集8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美术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班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观察作品中物体的表现方法,感知曲线的运用。
2.尝试运用长、短相间的曲线创作一幅具有动态美的作品。
活动准备:
水粉纸、粗细不同的水粉笔、丙烯颜料;绘画纸、油画棒;彩色纸、剪刀、胶棒。
活动重点:
1.引导幼儿观察和体会扭曲的线条所表达的动感、张力和方向性。
2.引导幼儿感知画面中物体的色调表达的丰富性。
活动难点:
用长短不同、扭曲方式和方向不同的线条和笔触来画不同的物体,幼儿在绘画过程中容易难以区别或者顾此失彼,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实际绘画水平给予个别指导。
活动过程:
1.欣赏作品。
(1)引导幼儿欣赏画面内容。
引导重点:感知画面中所有物体都是有动感的。
①这幅画中都画了些什么?(天空、草地、大树、云彩,还有大山。)
②画中的物体都是什么样的?(幼儿用手向上举和摆动:树是这样的,都是扭动的。)
③再学一学麦田是什么样的?云彩又是什么样的?(幼儿用肢体模仿树、云彩、麦子、青草在扭动。)
④生活中在什么情况下你见过这样姿态的树?(幼儿在刮风的时候见过这样摆来摆去的大树。)
(2)引导幼儿感知作品中线条的运用。
引导重点:感知画中的物体均是用不同的扭曲的线条画出来的。
教师首先将孩子们以前的绘画作品制作成电子幻灯片给他们放映。
①让我们来看看用其他方法画的树和这幅画中的树有什么不同?(我们画的树都不动,是用一种绿颜色涂出来的;画家的树是用不同颜色、许多弯弯的线画在一起的。)
②看画家的画你有什么感觉?(像是在刮风,草和大树还有云朵都在动。)
③画家用什么样的线条画的柏树?它是直的还是弯的?(弯弯的线条。)
④请你找一找画面中还有哪些地方用了这样的线条?(麦田、云、山,都是用了弯弯的线。)
⑤这些线的长短一样吗?方向一样吗?(不一样,有长的,有短的;方向也不一样,有向这边的,还有向那边的。)
⑥麦田、柏树与云彩的曲线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不一样。麦田的曲线短,柏树的曲线长一点,云朵的曲线最弯、最长。)
⑦曲线让画中的物体有了怎样的感觉?(云朵像是在飘来飘去;大树和麦田像是被风吹得摇晃了起来;感觉这幅画里面的东西都在动;画家画的云,像《西游记》里的孙悟空踩的云;画家画画的地方刮起了大风,但不是很冷。)
(3)讨论。
①这幅有动感的作品带给你什么感觉?(很特别的感觉。)
②你认为画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他为什么要用这样的线条来画画?(他很激动;他喜欢刮风;这样画很好看,画出来的东西都在动。)引导重点:当幼儿不知怎样表达对作品的感觉时,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帮助幼儿寻找自己对作品的确切感觉。这里教师就用询问画家心情的.方法,巧妙地启发幼儿去体会画家的情感表达。
2.创作。
(1)创作引导,主要让幼儿体验用扭动的线条创作有动感的绘画作品。
教师:请你们也用画家的方法创作一幅画面上物体会动的作品吧,说说你们都想画什么。
(2)幼儿创作,教师个别指导。
教师:注意要分别用长短不同的曲线来画不同的物体。
3.作品评价。
绘画结束后,孩子们的作品在桌面上摆放一排,教师组织他们进行了讨论。
①让我们找出画面中的物体似乎在动的作品,说说你的理由。
②让我们找出画面中的线条长短不同的作品,说说你的理由。
③让我们找出画面中有新意的作品,说说你的想法。
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说文杰画的线条流动感最强,和画家的作品非常像;有的说子琦画的草线条最长也特别好看,天空中的云彩被他用手指旋转涂抹后还显出了晕染的效果。萌悦画的“跳舞小人”,线条有长有短,有曲有直,恰当地表达出了人物的身体特征和肢体舞动的姿态;宇诺用绿色彩纸粘贴出“树” 的枝叶好像随风起舞,彩色碎纸粘贴的树干更加衬托出树的勃勃生机。孩子们在作品中的表达与发挥,是他们自己对作品欣赏的诠释。
中班美术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认识靴子的基础上,夸大、缩小或任意变化靴子的部分。
2、引导幼儿大胆地想象和创造性作画,提高审美能力。
3、体验参与画神奇靴子的快乐,继续培养幼儿大胆想象作画的习惯。
活动准备
1、课件。实物靴子一只。
2、幼儿人手一份已画好靴面的画纸。
3、勾线笔、蜡笔。
活动过程
一、引导观察,引起兴趣,导入课题
1、出示靴子,请幼儿观察。
让幼儿说说这是什么?介绍他是一只神奇的靴子。请幼儿观察它有哪些外形和结构。
2、出示并观看课件。
教师小结:靴子有长长的靴筒、尖尖的靴面和靴底组成。
二、观看课件,大胆想象
1、这是一只神奇的靴子,他会变,当他听到咒语:“靴子,靴子,变变变!”他想怎么变就怎么变。
2、教师出示各种相同靴面不同靴筒的图画让幼儿进行想象。
三、教师讲解,幼儿示范
1、出示已画好靴底的画纸,请幼儿说说能变出什么?可以怎么变?并请一名幼儿画出来。
2、出示完整范画。
四、幼儿想象作画,教师观察
1、介绍作画要求
2、鼓励幼儿大胆作画,自由想像创作。
3、及时表扬画得好的小朋友。
五、作品展示
提问:你喜欢哪张画?说说他像什么?
八、延伸活动
请小朋友到教室后再想想神奇的靴子还能变出什么奇怪的形状?
活动反思
今天黄老师的这节美术课中间穿插的游戏“靴子靴子变变变”更是激发了幼儿对这节美术课的.兴趣。使每位幼儿都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品尝美术活动带来的乐趣。
在设计靴筒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不同的角度,让幼儿观察到不同靴筒的变化,从而更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及创造力。也可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思路从变靴筒到靴面到鞋跟。教师在每个环节的讲解比较紧凑,使幼儿的想象空间缩小。
中班美术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星夜》是梵高的一幅代表作,画家用了夸张的手法,通过色彩的对比、流动的线条(波浪线、螺旋线)生动地描绘了星夜蓝色的夜幕下,星月灿烂,彩云翻滚,大树卷曲旋转着向上升,让人感到生命的运动,宇宙的不停运转。整个画面倾泻着画家渴望生活的满腔热血,洋溢着画家激荡而顽强的生命力,是梵高强烈的.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同时也带有某种非理性的成分。
[活动目标]
1.欣赏作品,感知画面中笔触、色彩、形象所传达出来的感情和思想,并能用语言进行表述
2.创作“有星星的夜晚”,尝试在绘画中表达自己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图片“星夜”、梵高的自画像
2.幼儿人手一张画纸和笔
[活动实录]
1.直接导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画,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2.欣赏作品
(1)引导幼儿观察、描述画面
老师:小朋友,请仔细看一看,画面上画了什么?
幼儿1:我看到了龙卷风、房子、星星、月亮、火、树、大海……
幼儿2:我看到了洪水涌过来了……
幼儿3:我觉得天空在翻滚了……
(2)引导幼儿从颜色上欣赏、讨论
老师:这幅画用了哪些颜色?
幼儿:有黑的、灰的、黄的、蓝的……
老师:什么颜色用得多些?(黑的、深蓝的、紫的)这些是灰暗色还是明亮色?(灰暗色)
老师:它们在一起对比强烈吗?你有什么感觉?
幼儿:对比强烈,心里有点不开心……
教师小结:画家用了深蓝色、紫色和黄色,色彩鲜明,对比非常强烈,给人一种不安的感觉。
(3)引导幼儿从线条上欣赏、讨论
老师:这幅作品中画家用了哪些线条?
幼儿:用了波浪线、螺旋线……
老师:哪些地方用了波浪线?给你什么感觉?
幼儿:树用了波浪线,好像向上长一样。(请幼儿学一学)
幼儿:天空用了波浪线,我觉得云在滚动……
老师:画家在什么地方用了螺旋线?
幼儿:星星和月亮周围用了螺旋线……
老师:你有什么感觉?(好像包住了)星星和月亮被紧紧地包住了,那是什么感觉?(肯定很难受)
请小朋友相互紧紧地抱住,感受难过。
(4)引导幼儿整体感受.
老师:你看了这幅作品,有什么感觉?
幼儿:很难过、恐惧……
教师小结:星星和月亮好像被旋涡围住了,大树像火苗一样向上旋转着上升,蓝颜色、紫颜色和黄颜色对比强烈,画家用这些颜色和形象表达了自己紧张、忧郁、难过的感情。
(5)请幼儿为这幅画起个名字。
老师:谁来为这幅画起个名字?
幼儿:星星和月亮、害怕的夜晚、恐怖的天空……
3.欣赏梵高自画像,了解凡高的生平
4.讨论
老师:我们看到的有星星和月亮的夜空是什么样的?心情怎样?
5.创作“有星星的夜晚”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中,幼儿参与性很强,互动和谐。具有以下两大主要特点。
1.宽松的互动环境
美术欣赏活动是幼儿对艺术作品自由表达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宽松愉悦的环境对幼儿的表达非常重要。本节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平等互动,让幼儿思维活跃,畅所欲言。
2.有效的问题引领
这是一幅抽象的作品,但个性明显。本节活动中,教师预设了几个大问题,孩子们在问题的引领下充分感受了作品所表现的内涵和意思,体会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中班美术教案 篇4
目的:
1、 学习在指纹图案上添加简略的线条,表现人物的动态。
2、 体验运用新的绘画方式进行美工活动的乐趣。
准备:
1、 每桌一盒印泥,一块半湿的抹布。
2、 画纸、黑色水彩笔人手一份。
3、 讲述童话《小人国》,并在室内张贴纸纹画供幼儿欣赏。
过程:
1、 引发兴趣。
(1) 你们还记得《小人国》的故事吗?今天小人国的朋友到我们班来做客了!这么多有趣的小人,你们知道是怎么画出来的吗?
(2) 请幼儿仔细观察,大胆判断。
2、 了解“指纹画”的作画方法。
(1) 出示印泥,请幼儿尝试印出自己的指纹。
(2) 启发幼儿思考:怎样才能印出清晰的指纹?
(3) 示范指纹画的步骤:右手大拇指肚蘸足印泥,稳稳地落在纸上,稍稍向下压,不要移动,否则印出来的指纹会模糊不清。
(4) 以“小人国的联欢会上需要一位跳舞的小姑娘”的情景为由,给指纹添画头发、五官、四肢等。
3、 出示大图(如图),师幼共同欣赏小人国的'指纹娃娃。
4、 幼儿绘画。
(1) 现在轮到你们大显身手了!画出你们喜欢的指纹小人,开个热热闹闹的小人国联欢会,好吗?
(2)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画出不同形象和动态的指纹小人,使画面生动而富有情趣。
延伸活动:
1、 在美工角里,投放印泥、画纸、彩色水笔等,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创作出更多的指纹形象。除了人物外,还可以画鸟类、海洋动物等。
2、 逐步引导幼儿从单个指纹添画发展到重叠或多个指纹添画,变化出各种生动有趣的图案。
中班美术教案 篇5
制作意图:孩子们一般认为语言活动就是枯燥的讲述,所以参与的情绪不高,针对这个现象,我们用提线指偶的新颖形式,增加幼儿与材料的互动交流,通过指偶空间位置的变化,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达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
教育价值:
1、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2、加强幼儿互相协作的意识。
选用材料:废旧纸盒、亮片纸、毛线、卡纸、红色帆布、银纸
制作方法:
1、用废旧纸盒加上亮片纸做包装装饰,纸盒内糊一层银纸;
2、“舞台”上用毛线及各色亮纸加以装饰;
3、在纸盒上部用纸刀裁一小窄边;
4、将做好的指偶固定上细线,在线的另一端缠上纸卷,卡在小窄边上;
适应年龄:5-6岁
地点:语言区
操作方法:幼儿通过提拉指偶,配合故事情节进行讲述。
(3)提高生活中的环保意识。
中班美术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不同蝴蝶的形态,学习对称彩绘的基本方法,发挥想象彩绘出美丽的花蝴蝶。
2、通过彩绘,感受蝴蝶的美。
3、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彩绘用具若干、范例、卡纸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请你来猜一猜。
谜语:身穿花衣爱打扮,两对翅膀光闪闪。不会唱歌只跳舞,花丛里面跳的欢。(蝴蝶)
二、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了解蝴蝶的翅膀是对称的。
1、师:老师请你小朋友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2、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蝴蝶两边翅膀的形状、颜色、花纹是怎样的?(翅膀是对称的)
三、老师讲解示范
1、出示范例
师:小朋友,你们觉得蝴蝶漂亮吗?那你想不想用你手中神奇的毛笔来画一只花蝴蝶出来呢?
师:你们看,老师已经画好了一只,请你看看我画的蝴蝶是什么样的?
2、老师讲解示范画喇叭花
师:我们在画蝴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蝴蝶的两对翅膀是对称的。画好翅膀后,我们在蝴蝶的翅膀上画上美丽的花纹。
三、组织幼儿作画
1、鼓励幼儿运用多种装饰进行彩绘。
2、提醒幼儿注意用笔的姿势及保持桌面、画面的整洁。
四、展示评价
1、展示幼儿作品,请幼儿说说最喜欢谁的蝴蝶?为什么?
2、老师小结并表扬认真画画,并有很好的'彩绘习惯的幼儿。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中班美术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秋天的具体特征,秋天有多彩的树,开放的菊花和丰收的果实。
2。能够合理构图,画出秋天美丽的景象。
3。感受作品成功带来的喜悦,增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彩笔每人一盒,画纸每人一张,课件《我眼中的秋天》,歌曲《秋》。
经验准备:观察来幼儿园路上的风景。
【活动过程】
一、观察秋天的美景图片,了解秋天的特征。
1.播放课件《我眼中的秋天》,出示一张秋天景色的图片。
2。提问: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你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
3。播放多彩的树,开放的`菊花和丰收的果实课件,引导幼儿观察树,菊花和果实的样子。
小结:秋天有多彩的树,有开放的菊花,还有丰收的果实。
二、交流讨论绘画方法,能够画出秋天美丽的景象。
1。出示秋天的作品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秋天是怎样画出来的。
2。提问:作品里秋天美丽的景色都是用什么样的线条,形状画的。你想画什么表现美丽的秋天?(如我想画秋天的树,树上的叶子有绿的、有黄的,有的在空中飞舞,有的在飘洒在地上,树叶是两条弯弯的线条连在一起,树干长长的,像长方形)
三、自由绘画,能够合理构图,表现秋天的美丽景象。
提示幼儿注意在画面上表现物体的大小、远近、遮挡关系,大胆运用色彩指导幼儿丰富画面内容。
四、作品展示,感受秋天的美丽。
1。幼儿展示作品,分享自己眼中的秋天。
2。提问:你还觉得谁画的秋天也很美?和自己眼中的秋天不一样?
3。课后继续观察秋天的变化,在美工区画出自己最近观察到的秋天。
小结:我们的眼中都有一个美丽的秋天,现在秋天才刚刚开始,我们接下来继续观察秋天,看看它有什么变化,发现秋天的美。
中班美术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能用螺旋线画出贝壳,并大胆用线条、图案装饰。
2、初步学习以拟人的方法画蜗牛,以及色彩的搭配技巧。
3、懂得要安静做画,鼓励、启发幼儿要不怕困难,做坚强的人。
教学重点:
学习画蜗牛并涂色
教学难点:
抓住蜗牛的特征,使线条流畅,作品生动形象
活动准备:
课件、画纸,彩笔等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出主题。
教师:小朋友,今天有一只可爱的小动物来到了我们课室里,它"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这是什么小动物呢?你们猜一猜是谁?(蜗牛)
二、利用课件,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
1、教师:小朋友,蜗牛的样子是怎样的?我们一起看一看吧。(教师和幼儿一起观察蜗牛,然后提问: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经验进行讲述,如贝壳——圆圆的,有美丽的花纹;身体——长长的,软软的等;它们可爱吗?)
2、教师:蜗牛身上有什么?什么形状的?壳上还有什么?(一圈一圈的螺旋线,还有许多小花纹,非常美丽!)贝壳的颜色怎样?(有棕色的、黄色的、红色的……)
3、教师:蜗牛的身体又怎样呢?(长长的、厚厚的)头上有什么?(一对触角、一双眼睛、还有一个小嘴巴)
三、教师讲解示范。
1、蜗牛长得这么可爱,我们一起把它们画下来吧。你们想怎样画呢?(鼓励幼儿大胆把想法说出来)
2、示范蜗牛的画法:
教师:那我们今天就画一只美丽的大蜗牛吧。
老师把画蜗牛的方法编成了一首小儿歌,下面我就教小朋友们边说儿歌边画。蜗牛外形螺旋形,一圈一圈往外转,画出身子像条虫,前头圆圆后面尖,一对触角伸出来,触角上面画眼睛。
3、教师和幼儿一起画蜗牛。下面就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来一步一步的来画,看一看哪位小朋友能画出漂亮的`小蜗牛。
(1)用线条、图案装饰蜗牛的壳教师:蜗牛喜欢美丽的壳,我们用线条和图案给它装饰一下。可以先用线条把贝壳分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可以选用直线、斜线、波纹线等线条。
教师:除了线条,我们还可以画上美丽的图案,如圆形、心形、云朵形等。
(2)学习两种颜色交替使用涂色教师:接着,我们给蜗牛穿一件美丽的衣服。用两种鲜艳的颜色交替使用涂色,这样看上去很有规律,也很美丽!
三、结束部分:
蜗牛们知道我们把他们画得这么漂亮,可高兴了,它们邀请我们和它们一起唱歌跳舞,你们高兴吗?好,让我们一起唱起来跳起来吧。师生同唱:蜗牛与黄鹂鸟。
活动延伸:把幼儿作品张贴出来,让幼儿互相欣赏、互相观摩学习。
教学反思:
幼儿对笔墨较感兴趣,能在玩中学,玩中有所收获,特别在控制水份方面有较好的表现。
自然界中的昆虫的品种繁多,形态各异,色彩斑斓,为自然界境添了不少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