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美术教案模板集锦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美术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大胆自由地表现,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2、熟悉常用的绘画工具和材料,体验画的乐趣。
3、培养良好的绘画习惯。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熟悉常用的绘画工具和材料,体验画的乐趣。
难点:学生大胆自由的表现。
教学具准备:
各类彩色笔、各类质地的绘画用纸、教学范画。
课 时:40分钟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准备绘画工具,规范绘画习惯。
二、 导入新课
1、 学生上台介绍自己所带的各类彩笔,当当小老师,教教我们怎么用?
2、 揭示课题
三、 欣赏感知
1、 教师出示各类的范画作品,让学生欣赏,
1) 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颜色的?
2) 他们画了什么?象什么?
3) 他用了什么彩笔?
4) 猜猜是怎么画的?
5) 你觉得这幅画怎么样?挂在哪比较好?为什么?
2、 看看他们的用纸,有什么不同?
1) 教师出示各种
质地的绘画用纸,让学生摸一摸,感受一下纸的质感。
2)分组挑选喜欢的纸,猜想会有怎样的效果?
3)尝试练习:
合作小组一起画一画。
3、 交流体会,相互欣赏
四、 学生作业
以合作小组为单位,挑选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大胆的画画。(室内、市外均可)。
五、 教师巡回指导
1、 指导学生正确用笔。
2、 鼓励胆小的学生大胆的绘画。
3、 室外注意安全。
六、 课堂小结
1、 学生说说绘画的内容、绘画的过程中发生的事。
2、 说说绘画的`乐趣。
3、 相互评价。
4、 教师总结。
七、教学反思
第二课 绕绕涂涂 (1)
教学目标:
1、 启发学生感受和认识物体的形状。
2、 大胆用线涂出物体的形状。
3、 体验涂绘绕线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的绘画热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线大胆涂绘出物体的形状,并体验绕绕涂涂的乐趣。
难点:绕线涂绘方法的掌握。
教学具准备:
各色、各质地的各类线、范品、学生用纸
课 时:40分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规范美术的学习习惯。
二、导入新课。
1、 出示一堆杂乱的各种线材料。(各色、各质地的线)
你能帮老师整理这一堆杂乱的线吗?
教师与学生自由的围坐在一起,教师请学生帮忙整理线,边整理边自由的谈谈:
1) 让学生自由的感知各类线;毛线、丝线、塑料线??
2) 各类线的呈现状态;直的、曲的、硬的、软的??
3) 生活中的运用;
4) 线在生活中的象形;拉面、蛇、卷头发、蚊香??
2、 揭示课题。
三、欣赏感知。
1、 学生成功整理的线团(规则形)欣赏感知。
1) 看看是什么形状的?
2) 一个线团象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将线团添加成物体。
3) 出示葡萄照片,你们看我们该怎么将线团组合?
4) 学生尝试练习:
主要练一练水果。
2、 感知边上那堆未整理的杂线(不规则形)。
1) 启发学生看看象什么?
2) 如何摆放一下象什么?稍微添加一下能成什么?(组合)
3) 学生尝试练习:
主要练一练绕绕动物,再添加一些环境。
3、 游戏:
教师绕画,学生猜猜绕的是谁?为什么?(抓特征)
四、学生作业。在大纸上,学生将自己绕画出来,教师绕画自己,完成师生合影,背景添加上自己喜欢的东西。
五、教师巡回辅导。
1、 及时反馈、纠正。
2、 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 参与其中。
六、课堂小结
1、 作品展示。
2、 学生欣赏,说说自己的绕画。
七、教学反思
第三课 我的太阳 (2) 教学目标:
1、 能抓住太阳的基本形状特征进行大胆想象,创造出有个性的太阳形象。
2、 在美术活动中,表现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太阳的基本形,大胆的进行想象。
难点:创造有个性的太阳形象。
教学具的准备:
范画图片,绘画用纸。
课 时:80分钟
第一课时
美术教案 篇2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知道书信的一般格式。
2、用图文的方式给朋友或亲人写一封信。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书信的一般格式。
2、用图文的方式写信和装饰信封。
教具学具:信封、彩色笔、信笺、图夹文的儿童读物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师问:小朋友你写过信吗?收过信吗,看过信吗,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你知道人们为什么要写信?你会写吗?小朋友,你们知道写信的一般格式吗?
欣赏信文,让学生讨论有几个部分
A、1.称呼2、正文3、结尾4、具名5、日期(6、附言)
B、展示各种图文的儿童读物作品文字,请学生讨论:用画来写信与单纯用文字写成的信有什么不一样,你更希望收到怎样的信,为什么?
C. 用各种简单的图形代替文字如:
D、用小插图和花边进行装饰、文字的颜色可以不同
(二)发展阶段
展示信封,说出信封有几个项目组成
A. 1.收信人邮政编码2、收信人的姓名3、寄信人邮政编码、地址
B. 托人代交的'信
收信人的地址可以不写
不贴邮票
只写上“请交”、“烦交”等字样
信封的装饰
三、作业要求:
你现在最想给谁写信,想告诉他们什么?赶快行动起来,用与众不同的想法用画笔表现出来。
折叠装进信封,美化信封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五、教师小结,作业展示,整理学具
六、课后拓展
写信给妈妈、爸爸等人的信
写给高年级同学的信
写给老师的信
写给朋友的信
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在橡皮泥中镶嵌豆豆,制作简单的图案。
2、与父母一起体验动手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每人准备一张照片,橡皮泥。
2、各种各样的豆豆。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欣赏豆豆相框作品。
1、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镶着相框的照片,你们看看这相框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2、幼儿欣赏豆豆相框。
二、讨论豆豆相框的制作方法。
1、教师:你们知道豆豆相框是怎么样做出来的吗?
2、教师讲解、示范制作方法:先将橡皮泥做成相片的大小,然后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豆豆镶嵌在橡皮泥上,组成简单的图案,最后将做好的橡皮泥相框放在照片上。
三、幼儿制作
幼儿尝试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
幼儿制作的豆豆相框,请幼儿互相欣赏。
活动反思
在提供的材料上没有兼顾到能力差的幼儿,所以在粘贴时豆豆是挤在一起,看不出所贴的物体形象;黄豆太大,粘上去后,当作品拿起来时,却掉了下去,而重新设计、组织的活动,有了较好的效果。同时也提醒我们所提供的材料的难度要与孩子日常经验相结合,对幼儿的技能要求也要作出正确的评估。观察、了解孩子的需要是一个前提条件,只有通过细心的观察,知道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才能为他们提供适合的材料,让他们积累学习的经验和方法,从而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满足幼儿的创作愿望。
美术教案 篇4
学具准备:水彩笔、油画棒、素描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复习旧知识:请大家欣赏《丰收了》
师:同学们,你还记得这幅画吗?谁还记得在画这幅画时,学到了什么美术知识?
生:遮挡关系。
师:是的,遮挡关系会经常出现在我们的儿童画画面中,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画的主题也要求我们大胆表现物体间的遮挡关系。
2、引出课题:《节日里》,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有着很多传统的节日,今天我们就来画一画中国的节日。
二、新授
(一)师:出示PPT,请学生观察,图片表现的是什么节日?
生:春节、元宵节、中秋节、国庆节……
(二)分组讨论:分析各组的图片资料,同时考虑以下问题:
1、介绍的节日里你都看到了什么?
2、节日中的人们是什么样的?
3、他们是怎样庆祝节日的?
小结:人们是喜悦的,高兴地的。
师:要把人物喜悦、高兴的状态表现出来,我们应该怎么画?
生:可以画出人物高兴的表情和动态。
(三)艺术实践1:
内容:请在A4纸上画一张高兴、开心的脸。
要求:要把五官画全,不用画身体。
展示:选2-3张优秀作品展示。
评价:师生从五官、表情等方面分析作品,教师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
(四)教师示范。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讲解:人物的脸可以表现不同的角度。)
(五)讲解人物动态画法。
1、师:我们怎么从人物的动态上表现喜悦和开心呢?
生:可以把动作画夸张一些。
2、艺术实践2:内容:请学生模仿老师的方法,用单线画出夸张的动态。
3、教师演示人物夸张的动态。
(六)欣赏教材中的作品。
1、看书P40《吹手》。
问:你从哪里能够看出他们吹得起劲儿?
生:老人的胡子翘起来了,年轻人的脸蛋上鼓起了大包……
2 欣赏P41学生作品
问:你觉得哪幅画中的人物更能体现出节日的喜悦?
生:学生从表情和夸张的手法分析自己喜欢的作品。
3、师:表现节日里这幅画,你打算怎么画呢?
三、学生实践
1、作业要求:尝试用夸张的动态、热烈的色彩,表现节日里的快乐心情和喜庆场面。
注意:构图饱满,人物动态夸张各异,本课时完成初稿。
2、 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进行主题指导,强调表情和夸张的动态;给与绘画技法上的支持;适时挑选有意义的作品让学生欣赏;为个别学生提供绘画资料以便借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四、展示与评价
1、展示部分优秀作业。
2、组织学生自评、互评。
3、说一说自己画面中最得意的地方。
五、课后拓展:
课件展示:世界各地人们庆祝节日的有特点的图片,开阔学生的眼界。(感恩节、圣诞节、狂欢节……)
美术教案 篇5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在教学中,要使儿童在愉快的活动中体会成功感和成就感,教学就应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的兴趣。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的主张。因此,我们的美术教学应构建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让美术与生活沟通起来,营造广阔的美术教学空间。
一、走进生活,丰富体验
[案例1]熙春公园的儿童乐园重新整修后,我通知学生准备去儿童乐园玩,出发前我强调注意秩序、安全,并交待了这次活动的安排:“前40分钟,大家尽情地玩,后40分钟,画一画感受到的场面。”在儿童乐园里,有的玩旋转木马;有的玩电动飞机;有的玩青蛙跳;有的玩碰碰车;有的荡秋千……40分钟后,分组交流玩的体会,有的说:太好玩了,我把他的飞机打下几次,他气得哇哇大叫。有的说:木马转得真快,我怕跌下来,紧紧抓住木马。有的说:青蛙跳,真恐怖,突然从高往下降时,我吓得大叫,但她的叫声更大,惹得下面的男生大笑,还讲我们是胆小鬼。……学生分头到自己游乐的器械前,开始作画了。在巡回指导中,我不断鼓励学生抓住重点,表现自己的感受。学生作画过程几乎没有什么停顿,一气呵成,从学生的作品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儿童画中最可贵的童真、童趣,真实的感受。
[案例2] 在上《盆花写生》课时,过去一般是教师带一盆花到课堂上学生观察写生。后来,我采用让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的各处去欣赏盆花,观察研究盆花的特征与色彩,让学生尽情观赏,大胆描绘。教师则在其中适时指导点拨学生有疑难之处。整堂课兴趣盎然。
从案例中,我们看到,学生喜爱游乐,不愿成天被困在教室里的天性。学生有了丰富的`体验,才有表达的愿望,才有真实的表现。走进生活式的课堂,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生活背景之中,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目标转化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从而获得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如:公园、田野、工厂、商场、图书馆、博物馆等。我们要有意识地改变课堂的物理空间,打破课内外的壁垒,统整学生的学习。让学生用眼睛去看,用心去创作,进行“个性教育”和尊重“个性境界”,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知觉去感受生活,去识别生活中的事物,并用自己特有的形式表现生活。经常带学生走进生活,学会观察、分析、比较,思考怎样进行绘画创作,是发展儿童感知觉的一条非常重要的教学思路。
二、感受现场,唤起记忆
[案例3]在教学自编学材《画味道-辣》一课中,我买了半只“岚谷熏鹅”切成小片,味道相当辣,分给每位同学偿。这时,安静的课堂瞬间变得热闹起来,“真辣!真辣!”喊声和“咝咝”的吸气声充满了整个教室。有的吐舌头;有的用手或书扇舌头;有的跳起来;有的抓头搔脑;有的紧皱眉头;有的脸蛋通红;有的两眼流泪,有的强忍辣味。虽然辣得难受,学生还是兴致勃勃地谈论着谁谁谁被辣得怎么样。我紧抓机遇,请学生谈谈感觉,说说看到同学被辣的姿态,如果用颜色来画味道,你会用什么颜色,再回忆以前自己或别人被辣的有趣情景。一连串的问题,在热烈的交流中得以完成。然后,请同学们画一画辣的感觉。
[案例4]在《画表情-累》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到前台来表演累的样子,表现得有些装腔作势。于是,教师让全体学生到教室外集合,绕着操场快速跑两圈后回到教室,我请最后跑进教室的三位同学,站在讲台前,因为他们最迟跑完,也跑得最累,疲惫的表情最突出。又请全体同学互相观察发表评论,。教师适时
引导学生从动态、五官(嘴、眼)、其它(汗、头发)等方面观察。有了真切的感受,学生画的表情特别夸张、生动、有趣。
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案例5] 教学《做笔筒》一课时,以前教师是拿出精心制作的范作,让学生观察分析笔筒的结构、式样、制作步骤的教学模式。现在采用创设生活情境教学的方法,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以小组为单位成立笔筒设计公司,出示有各种各样笔筒的模拟超市,进行了“买笔筒”(市场调查)的游戏,“买”了笔筒就得说说买的理由(式样奇特、装饰美观、功能齐全等)。学生在“买”与说的过程中自然很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然后是“做笔筒”(产品生产),最后是“卖笔筒”(推销产品),推销者介绍产品,购买者说说理由,并通过举手的方式,评出最佳创意奖。生活情境的创设真正让学生体验到了“在玩中学”的乐趣。
[案例6]教学《餐具造型》一课时,教师让学生设计自己的喜爱的餐具造型,或选一种自己喜爱的餐具进行仿塑。为激发学生兴趣,课堂上让学生自由组合成一个个“小家庭”,玩玩“过家家”的游戏,过一次快乐的大会餐,将自己家庭设计的餐具摆上桌子,同时在塑好的餐具中,再塑一些小果、面包、蔬菜等食物。比一比,哪个“家族”的餐具造型最新颖,做得最细巧,等待老师来做客。
创设教学情境,是关注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教学艺术。生活化的情境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角色,创设典型场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艺术潜能,促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去主动求索,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捕捉生活,培养观察
[案例7] 我在《捉迷藏》的教学活动中,第一课时以捉迷藏游戏为主,第二课时,学生回忆创作。
第一课时,我宣布本课做捉迷藏的游戏,但在游戏中要去发现、观察游戏中最有趣的一瞬间,可以从人物的动作、表情上观察,你的心情如何?游戏自愿组合,游戏中我为每个小组拍了许多照片。余下十分钟,回班内画自己的感受及观察到的场面。下课前,告诉学生,所有照片将在学校网站上供大家参考、回忆,便于在家中继续完成构思。
第二课时,教师从第一课时的照片中选择典型的画面,从构图、趣味、来着重评述,激发学生的个性创作。有了观察的初步感受,学生作画的兴趣提高了。画面出现了较多有趣的场景,画面生动而富有生活情趣了。 “生活中到处存在着美,关键是给儿童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生活虽然是学生每天都能见到的,但要真正反映表现生活时,就会感到茫然,无从下手,这是因为学生还停留在无意识状态中。教师要诱发他们去认识生活,观察生活,指导捕捉生活中最有表现力的一瞬间,可以鼓励学生坚持“画日记”,让学生把看到过的物像或经历过的事情,凭借记忆默画下来。当然,在默画过程中,要求学生回忆当时的场面、情景及自己的心情、感受,把记忆中的形象进行合理取舍,经过审美判断,创造性地组织画面。这种做法,有利于促使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记形象,提高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
五、用于生活,体现价值
[案例8]本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开展形式多样美术综合活动,使美术与生活紧密相连。学校一年一度争当科学小博士活动中,学生把有关设计的知识运用于研究成果的展示,如研究小报的制作,小发明小制作、班级展览版的布置。在开展“净化家园 防治疾病 ”的调查活动中,学生组成调查小组,进社区通过问卷、拍照、摄像等方式对社区不文明行为开展调查活动,把调查结果用图文并茂的宣传小报或漫画的形式在小区内宣传。还有义买义卖摊点布置、元旦贺卡制作比赛、制作班级风彩册、六一游园布置等活动。
[案例9] 学习了《封面的设计》,课外可以为自己的“习作”出一本小书,设计一个封面;学习了《贺卡设计》,可以结合传统节日,创作、设计和制作平面或立体的“贺卡”,送给敬爱的师长或同学;学习了《板报设计》,可以为班级出黑板报或制作手抄报。
这样,能把学生从课内引向生活,既巩固了新学的知识,又丰富了课外知识,让学生真正体会美术与传统文化、日常生活的关系,认识到只有学好美术,才能灵活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有助于学生体会美术的价值与意义。
美术教学并不同于美术课本教学,美术学习的外延同生活的外延相等。应让学生走出小课堂,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把课内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课外得到有效的巩固和应用。新课程标准,要求美术教学结合学校和社区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为了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利用学生的新知识去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体验成功的乐趣。这样的例子在教学中还有很多很多。 生活是知识的聚宝盆,打破学生课堂学习与实际生活世界交往的屏障,更多地将教材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有机地结合,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将美术教学生活化,让美术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让他们在真实而又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去观察,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才能更有效地促进美术课堂教学,真正提高课堂生活质量。